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優化區域醫療資源佈局,不僅可以提升河北等周邊省市醫療服務水平,也可以緩解首都就醫壓力,有效解決“看病難”。
  據測算,2013年北京市內三級醫院外來就診患者達3036萬人次,外來就醫流動人口日均70萬左右。北京集中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大量外地人口進京看病就醫,造成三級醫院不堪重負,同時也加劇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負擔,北京甚至被戲稱為“全國看病中心”。
  北京作為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高度聚集地,匯聚了全國優秀的醫院及研究機構等公共服務資源,長期以來吸引大量外地病患前來就醫。北京成為“全國看病中心”由來已久。據統計,2011年北京市醫療機構中就診的外地患者超過5000萬人次,2013年這個數字接近1億人次。在三甲醫院就診的外地患者則更為集中,部分醫院的占比甚至超過70%。作為全國尤其是北方的“看病中心”,北京的“看病難”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同時外來就醫流動人口也加大了北京城市人口和環境資源的承載壓力。
  自2009年開始的北京深化醫改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績。北京市多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先後啟動,以醫葯分開為核心的綜合改革試點。“醫葯分開”改革實行取消15%藥品加成,同時設置醫事服務費等舉措。醫改以來,“看病難”和“看病貴”得到一定緩解,但來自外地患者的壓力正在不斷“稀釋”著北京醫改的成果,北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所面臨的壓力仍不斷增加。
  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但與另兩極相比,京津冀地區的一體化程度相對較低。這種落後狀態加劇了北京的人口增長,房價高、交通堵等“大城市病”也越來越重。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已上升為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在此背景下,北京醫改需要將京津冀一體化作為新的起點,否則改革是沒有出路的,也無法根本解決“看病難”問題。
  京津冀醫療系統一體化不足的癥狀之一是,醫保異地報銷系統不完善。這一難題導致河北環京地區醫療資源利用率嚴重不足。河北燕郊距離東三環30多公里,安家燕郊而工作在京的人口超過30萬。居住在此的患者往往捨近求遠在北京看病,這造成燕郊某家民營三甲醫院床位閑置率高達70%。這種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北京的患者在燕郊看病存在異地看病報銷手續繁瑣、報銷周期長、報銷比例偏低等諸多問題。
  京津冀醫療系統一體化不足,更造成大量病患涌入北京加劇了“看病難”。根據國家衛計委研究報告,北京外來就醫人員中河北省數量最多,約占23%。北京、河北醫療資源差距較大,醫療優質資源佈局嚴重不均衡,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
  如何加強京津冀醫療系統一體化步伐?目前北京部分三甲醫院正通過共建、技術輸出、人員培養等方式,幫助河北提高醫療水平。但要解決當地人長期優質均等醫療服務的需求,最有效的辦法應是建設醫療分支機構、新設合資醫院。否則,京津冀醫療系統一體化很難產生實質性突破。
  隨著北京醫改的深入展開,如何應對京津冀一體化,已經是一個繞不開的課題。在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是緩解北京各種大城市病的“藥方”,而疏解首都醫療資源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選項。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優化區域醫療資源佈局,不僅可以提升河北等周邊省市醫療服務水平,也可以緩解首都就醫壓力,有效解決“看病難”。
  當然,首都醫療功能的疏解也不能單項推進,必須要與其他產業的疏解結合,與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結合。這樣才能讓市場對醫療機構的配置起主導作用,讓新建的醫療機構具備人口集聚基礎,避免醫療投資的浪費。  (原標題:北京醫改繞不開京津冀一體化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71scse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